—— 梁园区义诊活动背后的文化坚守与民生温度
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,承载着 “天人合一” 的哲学思想与 “治未病” 的健康理念,是中华文明延续不绝的重要载体。从《黄帝内经》的阴阳平衡之道,到《本草纲目》的百草济世之方,中医始终以 “仁心仁术” 为核心,将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民众的关怀融入每一次望闻问切。在当代社会,传承中医文化不仅是守护民族瑰宝的责任,更是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现实选择 —— 它以简便验廉的诊疗方式,为基层民众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,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
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的这场夏季义诊活动,正是对中医文化的生动践行。七月至八月底的两个月里,由梁园区卫健委牵头,全区四十多家医疗机构的中医专家组成义诊团队,每周五晚七点至九点准时走上街头,用传统医术为群众服务。其中,第三人民医院、妇幼保健院、建设街道医疗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医护人员轮流值守,带着脉枕、药箱和满腔热忱,在街头巷尾搭建起 “移动中医馆”。
袁渭清综合医院的李凯利专家,更是这场活动中中医精神的鲜活注脚。她对待每位就诊患者都保持着极致的耐心,从症状细节到生活习惯逐一询问,脉诊时指尖轻搭、凝神专注,总能精准抓住症结所在。开出的药方不仅兼顾疗效与成本,还会细心标注煎药方法与饮食禁忌,全程免费开方用药,分文不取。七月的商丘热浪滚滚,街头义诊点没有空调、电扇,汗水浸湿了她的白大褂,她却只是用毛巾擦一把脸,继续为下一位患者诊断。有群众心疼地递上矿泉水,她笑着摆手:“没事,能多帮一个人看看,比啥都凉快。” 这份对患者的赤诚,正是中医 “大医精诚” 理念的最好诠释,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医学背后的人文温度。
此次义诊活动的顺利开展,离不开梁园区区委、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精心部署。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,区委、区政府将其视为 “传承文化、服务群众” 的双重抓手,从筹备阶段便全程统筹协调。
区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明确 “以民为本、安全有序” 的活动原则,要求卫健、城管、宣传等多部门协同配合:卫健部门牵头筛选像李凯利这样的骨干中医专家,确保四十多家参与单位的诊疗质量;城管部门提前规划义诊场地,协调临时照明与遮阳棚,即便在街头也要尽可能为医患创造舒适环境;宣传部门通过社区公告、短视频等渠道广泛宣传,让活动信息走进千家万户。活动期间,区领导还多次亲临现场,看到李凯利等专家在高温下坚守,特意叮嘱后勤人员增加降温物资;遇到排队的老人,主动上前询问需求,协调优先就诊。这种 “自上而下” 的重视,让义诊活动不仅有温度,更有力度。
从中医文化的薪火相传,到区委区政府的民生担当,这场持续两个月的义诊活动,不仅是一次健康服务的实践,更是一次 “以人民为中心” 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。它让群众在李凯利等专家的诊脉中感受中医魅力,在多部门的协同中体会党委政府的关怀,为梁园区的基层治理与文化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